4月8日,成都高新区对外发布“金熊猫”计划——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50条政策,目标是到2025年引进2万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,打造全球人才活力区。
作为西部创新创业高地,成都高新区此次人才政策的发布,被认为是成都参与全国主要城市“人才争夺战”的最新一役,特别提出,要围绕人才的“全生命周期”做好服务,使引进的人才生活好、事业好。
受访的有关政府、企业界人士表示,各城市“抢人才”热中亟须“冷思考”,如何留住人才、用好人才成为更大考验。
“少不入川”在改变
2017年7月19日,成都市发布《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》。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,这是成都历年来含金量最高、惠及面最广、支持力度最大、针对性最强的人才政策。
这项被简称为“成都人才新政12条”的政策涵盖了落户、安居、人才绿卡、全民免费技术技能培训等12个方面。其中落户政策引人注目:具有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,凭毕业证来蓉即可申请办理落户手续。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工作2年及以上的技能型人才,可凭单位推荐、部门认定办理落户手续。
新的落户政策立竿见影。新政刚推出几天,在一些公安办证服务点,办理落户手续的市民排起长队。“成都公安微户政”微信服务号上有关落户政策的一条消息,很快就上了“10万+”的阅读量。
数据显示,2017年,成都市落户人才总量16.4万余人,持全日制本科及以上毕业证落户的青年人才约占99.79%,其中,大学本科约占89.48%;硕士研究生约占10.06%;博士研究生约占0.46%。据抽样统计,毕业院校为重点院校的占23.32%。技能人才落户约占0. 21%。
“‘新政’成效非常明显。”成都市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阳夷说,“这几乎改变了‘少不入川’那句古话。”
人才大战不是靠“一时一策”打赢的
对成都天府软件园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黎娟来说,人才大战早就开始了。
她介绍,天府软件园11年前就已经启动了“抢人”行动,组织企业前往北上广深以及西安、重庆等城市开展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,为当时成都软件产业的发展积累了一批宝贵的人才资源。
王黎娟说,大约10年前就有企业给有意向的高端人才发放机票,邀请到成都考察、面试。“近几年,引才方式一直在迭代。”
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部人才资源开发处处长王磊说,“金熊猫”计划特别提到对人才服务中介机构的扶持,正是基于过去引进人才工作的经验和教训。
“政府做得再好,也很难做到精准。谁能做到?市场能做到。”王磊说,基于此,“金熊猫”计划设立了“伯乐奖”,鼓励中介机构为高新区引才、荐才。
王磊认为,人才也许可以靠一时一策大量引进,但真正要取得长效、实效,还要有深厚的工作积累和长期的氛围营造。
阳夷表示,2017年7月出台的“成都人才新政12条”,切中了长期以来人才工作中存在的痛点、堵点、难点。
在出台12条“新政”之前,成都市委组织部做了大量调研,听取各界人才和有关部门的意见、建议。在座谈会上,有专家和创业者提到落户程序太繁琐,成都市因此决定放开落户政策、简化办事流程。成都市还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,放开了技能人才落户的有关政策。
营造人才发展生态圈 激发干事创业活力
黎娟注意到,在此轮人才争夺战中,成都尽管率先推出人才新政,但随着越来越多城市的加入,成都反而显得低调了。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思考:想办法把人才留住。
王黎娟说,成都高新区坚持10多年的“天府人才行动”,目前已经进入3.0版本,其标志性特征是着力于人才的后端服务,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为其干事创业提供服务。
作为成都创新创业人才聚集高地,成都高新区提出了人才发展的三个生态圈:围绕人才成长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圈、围绕人才引进的人力资源开发生态圈、围绕人才个人家庭的生活保障生态圈。
“我们认为,只有建好这三个生态圈,高新区才能成为人才活力区。”王磊举例说,在高新区的创业咖啡馆,青年人才只需要贴个需求的小纸片,就有可能找到创业伙伴,这就是生态圈的效应。
根据“成都人才新政12条”,外地来蓉应聘的毕业生可在青年人才驿站免费入住7天。成都市规划在未来5年建设29万套人才公寓,租住满5年,可以不高于入住时价格购买。
“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,不出政策人才也会往那边聚集。”成都一位官员坦言,相比于北上广深等城市,成都等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在区位上有天然劣势,市场发育程度也有差距,因此把人才引进来之后,还需要做更多工作让人才干事创业,真正留得下来。
2017年成都市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0多万,增量在全国重要的20个城市中位列第三。有分析认为,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成都市对就业、创业较强的吸纳能力。
最近两年,成都市连续以党委、政府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“人才新政”,展现重视人才的决心。一个细节是,在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报告中,有关人才的内容由过去寥寥数语增加到600多字,“占了一页多纸”。
“最大变化是尊重人才的氛围空前浓厚。”谈起一系列人才新政带来的理念变化,阳夷感叹说,随着人才新政的落地落实,“蓉漂”“蓉一族”已成为一种时代风尚。
- 《第三度嫌疑人》好看么 是枝裕和完成一部逆... 2018-04-11
- 中国手机市场 国产品牌占九成 2018-04-11
- 二维码亟须通过“安全关” 2018-04-11
- 中国举重着力树立新形象兴奋剂“零容忍” 2018-04-11